來源:中國經濟網
2003年12月,芝加哥的冬天用當地氣象預報員的話說是“血淋淋的冷”。不過對于來自中國東北大連的李廣富來說,這算不得什么。街頭已經出現了圣誕樹,但是他的心思全在大豆上。
《中國農業真相》 臧云鵬/著 北大出版社
2003年12月,芝加哥的冬天用當地氣象預報員的話說是“血淋淋的冷”。不過對于來自中國東北大連的李廣富來說,這算不得什么。街頭已經出現了圣誕樹,但是他的心思全在大豆上。
來美國已經第三天了,中美雙方的談判還在繼續。談判的焦點主要在價格上。美國人堅持采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期貨價格作為定價基礎,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大豆價格從8月份的500美分/蒲式耳一路猛漲到了12月份的700多美分/浦式耳,漲價的起點是8月12日,那一天美國農業部調低了美豆產量預測,理由是天氣干燥。把計量單位翻譯過來,并按當時的匯率計算,相當于從1900元/噸漲到了2661元/噸。這是什么概念呢?馬上就要簽約的大豆合同數量為250萬噸。這要多花多少錢!小學生都能算出來。
令中國商人更為犯嘀咕的是,下一步的價格會怎樣呢?上升,還是下跌?要知道,即使簽完合同后馬上發貨,到達中國東部港口最快也要兩個月。兩個月時間價格降下來自然好,接著漲可就完了。這就是風險。許多專家都說,現在的價格是歷年來罕見的,基本上達到了頂點,不會再漲了?墒钦l知道呢?李廣富知道,生意場上沒有絕對的事。
瘋狂芝加哥
美國中西部時間12月18日下午1點,簽字儀式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董事局會議室里舉行。除了官方和企業界人士,美方還專門請來了美國《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世界日報》、伊州電視臺等9家媒體及中國中央電視臺駐美記者,100多人的現場頓時春意盎然。
美方出席儀式的最高級別代表為伊利諾伊州的參議長埃米爾?瓊斯,中方采購團領隊則是時任商務部副部長的廖曉淇。簽字儀式的主角是中美雙方的企業,美方共有10位代表:ADM、特福芬、路易達孚、ZEN-NOH、諾貝爾谷物、邦吉、FGDILLC、CENEX HARVEST、嘉吉、康尼格拉;中方企業代表共12位: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大連華農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島金海糧油工業公司、浙江省糧食集團有限公司、汕頭市中星油脂有限公司、大連華良企業集團有限公司、龍口新龍食油有限公司、中谷糧油集團公司、山東渤海油脂工業有限公司、金光食品(寧波)有限公司、統一嘉吉(東莞)飼料蛋白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康宏股份有限公司。
雙方分列兩邊,眼神中都流露出興奮的光芒,打了近10年交道,雙方老總第一次面對面。其中最興奮的莫過于李廣富了,他的大連華農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每年以29%的速度增長,今年壓榨規模已經達到350萬噸,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李廣富的雄心是成為中國油脂行業的旗艦,下一個目標是年壓榨量達到500萬噸。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他成立東莞華農公司立足珠三角市場,成立南京華農輻射長三角市場,成立霸州華農占領京津唐地區。盡管同行的有中國糧油進出口界的大佬中糧集團,但是由于此次李廣富拋出去的采購單高達80萬噸,一舉超過中糧,因此他毫無懸念地成了今天的主角——在隨后舉辦的“中美大豆行業聯合研討會”上,李廣富作為唯一一個企業代表做了專題發言。
盡管媒體之前就已經得知簽約的數量,但是簽字現場仍然爆出了冷門:在簽完250萬噸(14億美元)采購合同之后,雙方竟然又簽了一份250萬噸的意向合同!美國大豆協會人士馬上激動地指出:如果第二份合同能夠履行,中國本年度采購將達到900萬噸!消息不脛而走,迅速穿過玻璃,沖下樓梯,傳遍整個交易大廳,全場震撼,交易員全部停止叫賣,發出雷鳴般的歡呼。
大雪跟隨著冷風穿過芝加哥的街道,然而在芝加哥人的眼中,一切都那么給力!美國人不禁激動地想起美國作家諾曼-梅勒的那句名言:“芝加哥是一座偉大的城市,是美國碩果僅存的偉大城市!”
價格過山車
22日,中國大豆采購團啟程返回中國。23日,大豆價格繼續暴漲,31日,2003年的最后一天,美盤報收于789美分/蒲式耳。
真是人走背運喝涼水都塞牙。整整一個春節,中國的大豆采購商們都過得提心吊膽,大豆價格一路飄紅,過了年,等到2004年3月份,終于沖上歷史高點——1064美分/蒲式耳。讀者朋友也許會問了:不是已經簽完合同了嗎?為什么還擔心價格上漲呢?后來價格上漲不是說明簽合同時的價格是低的嗎?要回答您這個問題,就需要說清楚大豆采購中的定價方式。
美國大豆的定價方式是期貨價格+升貼水。升貼水反映的是商品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價格之差,這個差值為正數就是升水,反之就是貼水。說白了,就是買賣雙方所在的兩個市場的運輸費和持有成本,持有成本包括儲存費用、利息、保險費用等。雙方簽訂合同只談定這些費用,就是確定了升貼水,但是并不確定期貨價格,而是在合同確定的交貨期限之內由買方在雙方約定的期限內選擇一個日期的期貨價格作為合同中的期貨價格。這個辦法看起來對買方有利,其實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因為買方在選擇期貨價格時必然對未來價格趨勢進行判斷,而判斷就可能會有失誤。所以,現貨商都要通過套期保值的策略來降低其中存在的風險。
從后來的媒體報道中得知,李廣富簽的價格是4100元/噸,換算之后為1078美分/蒲式耳,是相當高的價格了。其實這還算低的呢,按照14億美元購買250萬噸計算,單價相當于4635元/噸。
讀者朋友可能又要說了,水漲船高,大豆價格漲了,豆油和副產品豆粕的價格也會同步上漲啊,成本推升嘛,反正可以將漲價的部分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您說得沒錯?墒钦l又能想得到呢?采自美國的大豆剛剛到貨,美國農業部公布美豆獲得意外大豐收,芝加哥的大豆期貨價格就一路狂瀉,從4月份開始,四五個月之內重新跌回500美分/蒲式耳左右。這樣一來問題就出來了:你得按你選擇的最高點的價格支付貨款,但反過來你又要按跌下來的價格出售豆油和豆粕。簡單說,中國大豆采購團以4000元以上/噸的價格采購的250萬噸大豆每加工一噸就要虧200元。中國大豆商一片愕然,然后是驚恐,再然后就是逃跑了——已經訂購的大豆干脆不要了,美國人再打電話到中國要求履約,停機了,關機了,電話無法接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