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荷蘭合作銀行稱,去年中國大豆加工量約為6100萬噸,不足加工產能1.36億噸的一半。隨著中國養殖行業規模擴大,大豆加工產能也在隨之提高。
中國大豆加工產能大幅提高,加工規模足以消耗阿根廷全年的大豆產量,這意味著中國可能開始對東南亞地區出口更多的豆粕,搶占南美豆粕在該地區的市場份額。
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稱,東南亞地區占到了全球豆粕貿易的20%左右,約76%的進口豆粕來自南美。在過去兩年,南美對東南亞地區出口的豆粕比中國供應便宜57美元/噸。盡管如此,中國加工商仍可以低價甚至以保本價格出售豆粕,以搶占市場份額,或者政府可以允許出口作為轉口,提供退稅。
中國的豆粕出口將為東南亞地區提供替代供應,買家可以節省多達20%的運費成本。
如果中國的豆粕價格競爭力足夠強,那么豆粕市場將會出現顯著的變化。南美豆粕在東南亞地區的市場份額將會減少,甚至完全消化,這意味著南美近930萬噸的出口銷售要么在國內消化,要么出售到歐洲或新的市場。
中國占到了美國大豆出口總量的60%左右。美國農業部預計本年度中國的大豆用量可能達到7670萬噸。巴西有望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大豆產量達到8350萬噸,相比之下,美國為8210萬噸,阿根廷5300萬噸。中國國內大豆產量在1260萬噸。
自2001年以來,中國的大豆進口量增長了五倍,達到了5800萬噸,而豆粕出口量在1000萬噸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