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期貨日報
“五一”過后,受周邊大宗商品強勁反彈影響,大連豆粕、大豆、豆油期貨連收陽線,走出了久違的上漲趨勢。但目前看,這種走勢仍屬于跌久必漲的技術性反彈,供需較為寬松的基本面決定了豆類反彈幅度有限,后期或維持低位振蕩。
降息潮帶動商品反彈
5月2日,歐洲央行宣布下調基準利率25個基點,至0.50%,而如果有必要,歐央行可能進一步降息。5月3日,印度央行宣布降息25個基點,至7.25%。5月7日,澳大利亞聯儲宣布降低基準利率25個基點,至2.75%。市場預計,這些舉動可能引發更多國家跟進降息,以刺激經濟復蘇。此外,美國4月失業率降至7.5%,為2008年12月以來最低。因此,國際銅、原油,甚至前期暴跌的黃金走出強勁反抽行情。在這種市場氛圍中,即便豆類自身基本面利好不多,但長久下跌后,出現反彈也就不難理解了,CBOT大豆指數在1300美分一線獲得有效支撐。
國際供應壓力增大
目前,巴西、阿根廷大豆基本收割完畢,隨著港口貨物擁堵狀況緩解以及罷工結束,大豆裝運步入正常狀態,南美大豆日益成為世界主要大豆供給源,南美大豆豐產壓力不斷對國際豆市發揮利空作用。
而即將開始的2013/2014年度大豆生產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利空的一面是,目前不論在美國還是在中國,玉米播種都存在嚴重延遲狀況。由于低溫以及嚴重內澇,截止到上周日,美國玉米播種工作完成了12%,高于一周前的5%,不過遠遠低于五年平均水平47%。玉米播種延遲意味著轉播大豆的可能性增加,因為在5月中旬后,一旦錯過最佳播種時期,可能影響玉米收成。而利多的一面則是,大豆播種延遲同樣會影響到產量。
據美國最新作物周報,截止到上周日,美國大豆播種工作僅完成2%,遠遠低于去年同期的22%和五年平均水平12%。據私營分析機構Informa經濟公司發布的最新報告,2013/2014年度(9月到次年8月)全球大豆產量預計為2.827億噸,高于早先預測的2.759億噸,2012/2013年度為2.697億噸。
進口大豆到港量增加
由于南美港口擁堵,2013年以來,我國大豆進口量下降。海關總署5月8日公布,中國4月進口大豆398萬噸,1—4月大豆進口總量為1547萬噸,去年同期累計為1815萬噸,同比減少14.7%。因此,港口大豆庫存數量一度下降到347萬噸的近年來低位。而隨著南美大豆集中到港,港口大豆庫存逐漸恢復,目前已經達到389萬噸。而根據船期統計,5月我國進口大豆到港量預計約565萬噸,預計6月到港量580萬噸左右,7月到港量580萬—600萬噸。而隨著港口大豆集中到貨,油廠力挺粕價的目的實現難度加大。
從自身供需看,豆類供應充裕,需求不振,很難大幅走高,但周邊商品在寬松貨幣政策環境下強勁反彈,豆類也無法擺脫其影響。 因此,豆類短期內振蕩概率較大,操作上可退而觀望或逢高沽空。
。ㄗ髡邌挝唬航瘗i期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