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王建鋒
自2013年春節后,隨著國內大宗商品集體回調,棕櫚油在原本基本面就較弱的情況下,更是無法獨善其身。彼時棕櫚油已盤整了三個月之久,春節后的價格就好比一層薄薄的紙,一捅就破。但是等來的卻是大宗商品集體回調下的覆巢之勢,安有棕油頑抗之地?
2012年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同比上升幅度較大,一方面是種植面積略有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氣候條件良好,馬來西亞棕櫚果單產有一定幅度的提高。這種局勢下,馬來西亞政府選擇在2012年11月開始降低出口關稅,一方面可以去庫存,降低該國的庫存壓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與印尼搶奪國際市場份額。
但對于國際市場來說,無非是轉移了存放地,本質是馬來西亞讓利,把庫存轉移到其它國家。2012年11月,馬來西亞宣布降低棕櫚油出口關稅,甚至在2013年1、2月份,該國出口關稅為零。但全球并不會因為庫存轉移而消費更多,中國進口了大量棕櫚油,港口庫存創歷史新高,事實上,結構性庫存出現了問題。
國內貿易商深知出口關稅為零的日子不會太久,因此,國內進口在2012年11、12月明顯上升。也就是說,國內貿易商愿意以更低的價格銷售這部分便宜貨,但國內棕櫚油多頭卻因此而代價昂貴。而這正是國內棕櫚油價格大幅出現下跌,而馬盤棕櫚油價格橫向整理的原因。
從2013年4月10日到4月23日,豆油指數下跌7%,棕櫚油指數下跌5.4%。同時,從價差表現看,原先是在棕櫚油的弱勢帶動下,豆油勉強小幅下跌,使得二者價差不斷創新高;而今這種格局已不再。這一庫存結構化轉移的驅動力不會一直延續下去。就算近期國內棕櫚油價格下跌,其驅動力不再是原來的庫存結構問題,而是大豆油和馬來西亞棕櫚油等全球油脂品種下跌的帶動下的應對。
主產國毛棕櫚油已上調了出口關稅,馬來西亞2013年3月份的出口關稅從2月份的零關稅到4.5%,印尼從2月份的9%到3月份的10%。根據馬來西亞的官方數據,該國2月份和3月份的庫存已經出現明顯下滑。這將使得原先棕櫚油整體基本面寬松的矛盾和庫存結構化轉移的矛盾不再是主導國內棕櫚油價格的內在矛盾。
夏季是我國棕櫚油消費的季節性旺季,在豆油價格沒有出現惡化的假設下,棕櫚油將走出一條價值回歸之路。
|